日期:2025-08-20 04:30:33
生锈的菜刀、泛黄的课本、褪色的旗子、绣着“英勇杀敌”的挎包……在山西博物院,“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中的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生动诠释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太行精神的发源地。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山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根据地军民与敌寇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我们深入挖掘馆藏文物,选择了抗战军民使用过的一些普通物品,如八路军战士用的绑腿、子弹袋、米袋等,很好地拉近了观众与抗战军民的距离,引发情感共鸣。”本次展览内容策划、山西博物院藏品研究部副研究馆员成凯说。
走进展厅,一把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菜刀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它表面生锈,刀刃上有几处缺口。“这是武乡县凹里村农民王贵女和段满青母子俩杀敌用的刀,是山西博物院藏一级文物。”讲解员的话语,带着观众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秋,抗日的烽火燃遍太行。王贵女是武乡县凹里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与丈夫段博大生活的村子处于敌占区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交界地带。1940年,日寇从村里抓走20多个村民,王贵女的丈夫也被抓到段村据点修城墙,遭受非人虐待后含恨而去。丈夫去世后,她找到来村里开展工作的八路军赵连长,将唯一的儿子段满青送去当民兵。
1944年农历正月二十四,天刚破晓,段村警备队100多名敌人偷袭凹里村。负责放哨的民兵察觉敌人行迹后,立即打响信号枪,并飞奔回村报信。
看到信号弹,乡亲们在民兵掩护下向村西北的马圈沟转移。为使他们不被敌人发现,段满青决定声东击西,在村东用两颗手榴弹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迂回躲避中,段满青被一个日伪警备队小队长抓住。段满青佯装带路时,遇见正在转移的20多名老弱妇孺,其中就有他的母亲王贵女。小队长一边搜刮乡亲们身上的财物,一边逼问村里的藏粮洞在哪里,王贵女找机会向儿子暗示自己的竹篮里藏着刀,时刻准备着跟敌人拼命。
段满青看到母亲的动作,无声表示自己知道了,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他假意带小队长去寻找藏粮洞,实则把对方往狭窄难行的山沟深处带。走至中途,段满青乘机夺取了小队长的枪,并将他推到一旁的水渠中,与之缠斗在一起。“快,拿刀砍。”王贵女连忙从竹篮里抽出刀,将刀扔下去。母子俩默契配合消灭了这个小队长,解救了落入虎口的20多名百姓,还缴获了一支崭新的步枪。
“在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召开的太行首届杀敌英雄大会上,王贵女和段满青被授予‘母子杀敌英雄’称号。”讲解员介绍,如今,母子俩杀敌的菜刀,成了见证太行烽火中人民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的实证。
据介绍,抗战时期,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有9万多人参加了各类抗日组织,1.4万人参加了八路军,2万多人为国捐躯,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老家是武乡县的太原居民段志梅感慨:“小时候就听过凹里村母子合力杀敌的故事,没想到如今能亲眼看到实物,好像所有记忆都鲜活、立体了起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取得成功就是这一论述的最好证明。在选择展品时,我们不仅注重展品的历史价值,更强调其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连接。希望通过这些展品,让历史不被忘记,让英雄的精神得以传承。”成凯说。
在保持红色展览严谨性、严肃性的同时,展览团队通过复原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场景营造激烈紧张的战争氛围,引入电子沙盘投影、3D浮雕地图等数字化手段动态展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历程。展厅内还设置了自动感应音乐点,播放《太行山上》《军民大生产》等革命歌曲。自开展以来,无数年轻人前来参观,亲身感受革命文物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强大精神力量。
武乡县凹里村农民王贵女和段满青母子杀敌用的菜刀 山西博物院供图
观众参观展览 山西博物院供图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记者:朱 萌
伯乐配资-伯乐配资官网-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国投证券软件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