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07 03:04:18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陈丹
最近,四川盆地被“烤”成了火盆,不仅出现超40℃高温,且与重庆、湖北等地形成了连片效应——一起火热。与火辣辣的盆地相对的是,南方广东“拉起”了红色暴雨警报,华北暴雨也没有停歇,8月以来,中央气象台连发高温、暴雨、强对流天气预警。
为什么多地高温同时,又伴随着暴雨、强对流?今年是最暖年么?8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二级研究员、原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他表示,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国家,夏季防汛抗旱或旱涝并重是常态;今年我国的高温形势也十分严峻,但总体要弱于2022年。
全国高温预报
1
热浪虽猛
但未破“历史最热”封印
8月3日,四川盆地连片40℃已出现,最“烫”的是渠县,最高气温已达到41.5℃。8月4日起新的一周,这样的热度延续。
省会成都也是火辣辣。7月27日以来,成都市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8月3日高温达到峰值,全市最高气温41.2℃;8月4日成都市最高气温35.3~39.3℃;预计8月5日至7日,成都以多云间阴天为主,有阵雨或雷雨,降雨主要时段在6日傍晚到夜间;最高气温33~38℃。
“近期西南地区成都等地高温是天气过程性的异常,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位置偏西,同时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的共同作用。”周兵解释。
然而,现在并非四川历史最热。
历史上我国南方最强的一次高温发生在2022年。高温热浪持续79天,为1951年以来我国高温过程持续时间最长。40℃以上覆盖范围达102.9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多,均为历史之最。日最高气温超过历史站数有361站;单站日最高气温极大值为重庆北碚45.0℃。重庆、四川、湖北等多地气温反复刷新历史纪录。四川简阳13天内接连9次日高温创历史新高,8月9日创下40.5℃,随后一路攀升,至8月21日高达43.4℃。
当前正处三伏天,太阳短波发射加热作用显著,因此,发生高温热浪的概率大。从“7下8上”全国最高气温平均分布的特征来看,江南到黄淮一带受西太平洋高压系统控制,新疆吐鲁番等地容易出现高温。不过,周兵表示,虽然今年我国的高温形势也十分严峻,但总体要弱于2022年。
从全球变暖来看,来自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美国缅因州气候变化研究所、日本气象厅再分析资料等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全球1-7月平均温度低于2024年和2023年同期,尤其是6-7月更加明显。“2025年依然处在历史最暖平台,但就目前状况和未来5个月的趋势分析,难以续写历史最暖年的纪录。”
深圳发布暴雨红色预警
2
高温、暴雨、强对流成“三件套”?
“昨晚飞机晚点,在深圳机场过的夜。”一位网友告诉封面新闻。8月5日,深圳发布2018年后首个全市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香港天文台发出黑色暴雨警告。
为什么多地高温同时,又伴随着暴雨、强对流?高温、暴雨、强对流是同时出现的“三件套”么?
对此,周兵解释,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国家,夏季防汛抗旱或旱涝并重是常态,同时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和西风带高压大脊区,一般是持续晴好天气,反之,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北两侧或西风带深槽区,通常有坏天气出现。因此,夏季高温、暴雨、强对流天气可以共存,另外,7-9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南海和西太平洋台风也会时常侵袭。
8月5日8时-6日8时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
3
雨带北移?北方气候南方化?
这个夏天,甘肃、宁夏一些人家的调料盒、瓜子,居然都开始发潮了。8月4日13时,北京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2025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正式拉开序幕,较常年平均开始时间(7月18日)偏早13天,创下自1961年以来的最早记录。内蒙古中东部、京津冀大部出现暴雨、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7月23-29日,北京密云和平谷、河北保定和承德等局地降雨量超过500毫米(河北保定易县605.8毫米);我国北方共有19个国家气象站打破同期历史月极值,其中,河北、内蒙古、吉林和宁夏共13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唐山迁安最大小时降雨量106.5毫米。
为何北方雨水会偏多?是“雨带北移”,北方气候南方化了么?“实际上,北方变湿往往与拉尼娜事件或冷水现象相关联,是年际尺度上的变化。1961~2024年,中国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6.0mm,且年代际变化明显。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华北、东北和西北年降水量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但自2010年以来,均处于年代际降水偏多的阶段。北方湿度增加,某种意义上是我国中东部地区汛期降水模态‘北涝南旱’的体现,2020-2023年三重拉尼娜年最为显著,因此是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周兵解释。
他分析,7-8月华北暴雨的成因有三点。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北、副高强度和面积指数持续偏强和偏大。冷暖交汇与暖区对流共同加剧了降水的强度,扩大了降水的范围。
其次是东亚夏季风强劲,季风北边缘带位置偏北,使得北方雨季开始早。
第三是气候变化的影响犹如极端降水的推手,北半球高温加剧了全球水循环;同时,人类活动使得极端降水强度显著增强。“2025年华北等地雨季强降水的归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多个气候临界点已被激活
高温天气已加剧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冲击电力系统能源供应,森林火险风险加大、水资源匮乏现象更加突出,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严重。尤其是叠加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水或冷水实践,极端性尤为显著。
全球气候系统变暖在持续,多个气候临界点已被激活,人类生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挑战。“高温事件由过去的百年一遇将变为未来十年一遇,30年一遇的缩短为2-3年一遇。”
人类应该何为?
面对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多发强发,积极采取措施势在必行。
“作为能源消费端的公众或社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气候行动,了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传播环保低碳理念,关注气候治理主题,在衣食住行的诸多细节中落实行动。”周兵呼吁。
伯乐配资-伯乐配资官网-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国投证券软件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