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20 03:54:58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强调“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推进小班化教学,既是顺应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期盼的现实选择。尤其是在学龄人口进入低谷期的背景下,小班化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如何科学谋划、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小班化教学的战略价值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硬件设施的迭代升级,更是教育理念与组织形态的深层变革。研究表明,小班化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等。小班化教学的“小班额、高质量、个性化”特征,契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是推动教育从“规模化”向“高质量”转型的重要路径。
小班化教学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传统的大班教学往往难以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难以把因材施教做深做实。而小班化教学通过减少班级人数,使教师有更多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发展和个性需求,从而实现精准教学和有效指导。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班环境中,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更多,师生互动更频繁,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更容易开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有助于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小班化教学是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使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小班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和教育均衡发展。
因此,推进小班化教学,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内在逻辑,更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还是推进“双减”政策全面有效落地的治本之策。
系统谋划与基层探索:推进小班化教学要双轮驱动
小班化教学不是简单的“缩减班额”,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政策调整、教育设施改造、教学方式变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重构、评价机制改革等多个方面。近些年来,我们虽然进行过一些零星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囿于教育发展阶段的局限,系统性的思考尚不够深入,可资推广的成功做法还不够多。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确保改革方向明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也需要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思路和做法。
要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支持。国家层面可先行出台推进小班化教学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方向、原则要求和支持举措,并在现行政策框架内设置“试验区”“创新项目”“例外事项”等,为改革探索松绑助力。相关部门和地方可聚焦制度瓶颈和实施难点,鼓励“一地一策”“一校一策”等创新实践,为区域改革培育鲜活样本。学校可积极开展课程整合、分层教学、项目化教学、跨学科教学等实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有序转变,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班化教学格局。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小班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能力的转型升级。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课堂观察能力、差异化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因材施教、课堂管理和个性化指导的水平;合理确定师生比,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多元化、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由一个个具体的改革举措绘就。我们应当看到,小班化教学既是一项具体的教育改革实践,更是一场深刻的教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它承载着我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对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关注、对教育公平与现代化的坚定信念。在学龄人口低谷带来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应以系统思维谋划改革,以务实精神推动实践,以开放姿态鼓励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小班化教学之路,为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未来,为建设教育强国筑牢微观基础。
— END —
来源 | 《教育家》2025年8月第1期,原标题《小班化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作者 | 葛道凯 江苏省政协常委、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教育现代化研究院理事长
统筹 | 周彩丽
校对 | 齐丽涛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
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伯乐配资-伯乐配资官网-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国投证券软件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