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8-20 03:09:36
近日
《大学生》杂志2025年第8期
深度报道
北京林业大学优秀退役大学生
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艺术设计专业
硕士研究生杨远哲
下面
就让我们去聆听他的青春故事~
杨远哲:一笔妙染绘丹心 一支钢枪砺军魂
“同学你好,这是今年的征兵海报,欢迎报名入伍!”2020年的一天,正沉浸在亲人离世、家里事业不顺以及毕业就业压力多重困扰中的杨远哲,收到了学校给同学们派发的征兵海报。展卷细瞧,他不禁想起了两年前,自己执笔设计征兵海报的情景:坐在电脑前,打开照片、搜索资料、拿起画笔……当笔尖与手写板摩擦得沙沙作响时,心情无比平静。
每年征兵季前,学校都会为上一年从部队退伍的同学拍摄一组照片,并做成征兵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中、发放到同学们手里。2018年,学校武装部的夏老师了解到杨远哲有设计方面的特长,便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为了让海报更吸引人,杨远哲仔细思索:“这位学长加入了火箭军,背景设计融入火箭的元素应该很酷。”“这位学长目光坚毅,配上征战沙场的元素更能烘托其气质。”凭着艺术设计的专业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为原本简单的形象照片,叠加上层层美化的元素,凸显出画面的感染力、感召力。
此刻,杨远哲再次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曾梦想成为军人,甚至还拍过身着军装的艺术照,那时年龄虽小,但那股认真劲儿毫不逊色,就像手里这张海报中的人物一样忠诚而坚定。“或许,我真的可以去参军?像清华的赵金龙那样征战特种部队,像北大的宋玺那样在实战中磨炼胆识与热血……”
2020年9月,杨远哲如愿踏上从戎之路。当时的他未曾想到,手中这支画笔不仅引导他顺利步入军营,更在此后的日子里,帮助他将专业所学注入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部队文化建设的洪流之中。
01
画军旅
“画得不错,谁画的?”
“报告首长,是杨远哲。”
杨远哲入伍后的一个冬日,盐城支队首长到营地检查工作,被杨远哲绘制的四面“特战文化墙”吸引,禁不住询问起了作者情况和背后构思。得知军营中有一位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他赞许地点点头。杨远哲的名字再一次因为专业才华而被人记住。不久后,他收到了“借调到机关从事宣传工作”的通知。此后,便开启了奔波于营地与支队机关之间,“一手画笔,一手钢枪”的军旅生活。
能发挥专业才能为部队宣传工作贡献力量,这是杨远哲入伍前就梦寐以求的,可不承想,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在部队里起步却并不那么顺利。
“发型不对!”
“迷彩服颜色不准确!”
“领花位置偏了!”
“持枪姿势不标准!”
一天半完成的一幅绘画宣传作品,杨远哲已经用了双倍的时间去修改。“用不用这么苛求啊?”他心里有些不服气,但还是仔细地修改着手稿。再一次战战兢兢地交出作品时,他终于换来了一句认可。“嗯,这回都对。”杨远哲刚刚放下悬着的心,然而领导紧接着说了句:“你能不能别让‘他’笑得这么放肆,注意军容军貌!”又被泼了一盆冷水的杨远哲再次回到了电脑前。他端详这幅画作,又从手机里翻出几十张军营中战友的照片,反复参照对比。
“天啊,真得改!”他发现,无论是训练中还是岗哨上,军人的神情都异常严肃坚毅,即使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柔和的表情也都透露着正义和庄严。他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创作习惯。入伍前,脑海里描摹出来的军人形象非常酷帅,扛枪叉腰、傲视群雄,身上略带残破的衣装、额前随风飘动的发丝,都是胜利的荣耀标记……杨远哲忽然明白,自己脑海里对军人花里胡哨的想象,其实大都来自年轻人喜欢的游戏与动画,这与自己在军营中接触到的军人形象和亲身体验到的军旅生活都相去甚远。如今素材在身边、在眼前,唯有仔细观察、用心体悟,严谨要求、细致描摹,才能创作出既有现实感染力、又符合传播规范的好作品呀!
此后,杨远哲开始仔细观察战友站岗、战备、训练、持枪等不同场景中的姿态和神情,他也开始研究部队的各种装备,比如迷彩服究竟是由哪几种颜色构成,不同岗位的士兵分别配备哪种枪,肩章的样式与位置究竟怎样,各种不同的服装分别配哪种鞋袜,甚至不同军装上各有几颗纽扣,他都渐渐地了然于胸了。
杨远哲对军营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待创作的严谨态度很快反映在了作品上。他创作了一组名为“军人五味”的作品,用带着疲惫沉沉睡去的香甜、训练中挥洒汗水的微咸、克服生活中乏味的苦、战备演习中的艰辛火辣、哨岗上深深思念的酸楚,生动刻画了军营生活中的各种滋味,让观者深有共鸣。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到他的巧思,却往往想象不到他在背后所下的功夫。
“马赛克图案真的让人癫狂。”杨远哲半开玩笑地指着作品中布满迷彩色点的老款作训服说道,“我会关注我所画的人物动作,比如手臂弯曲处会产生一些服装上的褶皱,我会围绕人物形体结构和褶皱的走向,一笔一笔地填上马赛克的图案,使其产生相应的弯曲细节变化。”要知道,如果用普通迷彩底色平铺,再勾勒线条表现人物着装的方式作画,大概3分钟就可以画完一个人物的大致姿态,但杨远哲为了追求真实好看,硬是手绘马赛克图案迷彩装直到深夜。
杨远哲的日记
2021年元旦前,杨远哲又按照任务要求,设计了一套军营新年日历,将部队每个月不同的训练主题场景和飒爽英姿的军人姿态巧妙融合,表现在了设计中。日历在网络发布后深受欢迎,后又应不同部门要求制作了多个版本。从首长的办公桌到战士的床头,这份小小的日历为大家开启了军营美好的新一年。
02
画自己
杨远哲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军营中,宣传海报、风气漫画、节日插画,还有各种新媒体作品,但说到最受战友欢迎的,却是他的“私藏”。在描述军旅生活的影视作品中,也许大家都看过士兵聚在一起读“家书”,或是偷看战友“情书”的桥段,类似的故事也在杨远哲的宿舍上演过,只是大家“觊觎”的内容变成了杨远哲记录军营生活的日记。
“我喜欢写日记,一方面可以练习速写,另一方面也可以记录下军营中这段难忘的青春时光。”
翻开杨远哲的日记本,充满感染力的插画配合精心设计的页面布局,让人感觉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有一页中,他记录了结束新兵连训练后,刚来到机动中队时发生的事情。页面配图中,汉堡、烤串、比萨、奶茶等一应俱全。“印象特别深,下连队的第一顿饭,吃得特别温暖。因为在役前训练和新兵连的几个月时间里,大家都没吃过外面的东西,其实挺想吃点不一样的。”提起那一餐,杨远哲的脸上泛起真诚而满足的笑容。“当我们看到一整桌馋人的外卖的时候,真的集体惊讶了!老班长、老战友都经历过这一段,理解我们的感受,所以特意点了好吃的,这让我们几位新兵非常感动。”这一页日记的另一边,杨远哲画下了一个表情坚毅、线条硬朗的“机动战士”,从与他自己七分相似的样貌中可以看出,这大概是他对自己成长蜕变的期待。
一支画笔、一本日记,给了杨远哲适应部队艰苦生活的慰藉和信心,但画画这件事也让他遭受过质疑。在注重训练的中队长眼里,杨远哲的画笔似乎成了偷懒的工具,专业上的事似乎也成了他偷懒的借口。其实在画画之外,杨远哲的训练成绩相当不错。他是以盐城支队新兵连考核前十的成绩被分配到支队的尖刀单位——机动中队的。中队长认为这么好的苗子,就应该把所有精力付诸练兵备战之上。于是有一天,他当众严厉批评了杨远哲“不着调”的行为。“你是来当兵的吗?你画得再好有用吗,能立功吗?”几句厉声质问仿佛嗡鸣的钟声久久回旋在杨远哲的脑海,霎时间,愤怒、不解、失望、羞愧、委屈等情绪全部涌上心头,不停蔓延。
杨远哲展示介绍自己的军旅日记
“那时候我认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传播部队之声,用专业的视角赋能国防和部队文化建设,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强军之梦,这是我这个大学生士兵,应该追求的崇高理想和使命。我坚信自己没有做错。只是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去践行、去证明。”杨远哲如是说。
自那之后,杨远哲的日记本里记下了更多军营历练的情节,一种无形动力深深灌注在了他的文字和画面背后。他记录训练:平均每天要跑约10千米,都要带上十多斤的钢板负重,换哨也坚持参加体能训练。他也记录咬牙流汗的自己:别人训练时他可能在画画,等别人休息了,他就自己补练、加练。渐渐地,杨远哲理解了中队长的苦心:“他的批评让我认清自己是一个兵,服从命令、刻苦训练是士兵的天职、好兵的基础。在训练中磨炼出的意志力也成了我后来追求梦想的助力。”就这样,杨远哲服役两年,训练成绩一直保持良好,从未掉队。
在部队宣传工作方面,杨远哲共设计制作了200余件军营文化宣传作品,被中国军视网、解放军报、“东部战区”百家号、“人民武警”百家号等多个官方媒体刊登发表,收获了武警部队政治工作部的表彰,获评人民武警新媒体矩阵年度优秀远程编辑,有2件作品还被中央军委评为一级信息制品编号入库。
杨远哲结束总队借调任务返回中队的当晚,中队长在晚点名时再次当众提起了他的名字,但这次他得到了中队长的肯定与赞扬,还有诚恳的致歉。“那一刻我愣住了,以至于没有答‘到’,在惊讶于队长的转变与坦荡的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实现了军旅梦,随后战友们雷鸣般的掌声甚至让我有些红了眼眶。”杨远哲说。
2022年的8月,杨远哲受总队、支队、大队三级通报表扬,中队民主选举他成为盐城支队机动中队首个获立三等功的义务兵。
03
画未来
“又快到征兵季了,准备准备,讲讲你的经历,给志愿入伍的同学们去加加油、鼓鼓劲儿!”
“没问题,我好好准备,保证完成任务!”
退役后的杨远哲担起了退役大学生代表的职责,积极为学校师生做国防教育讲座、为大一新生做军训指导,帮有志参军的同学答疑解惑。
在准备演讲稿时,杨远哲翻看电脑里保存着的自己从军岁月的纪念品,有照片,有作品,有奖状……“素材很多,但同学们到底想听些什么呢?我应该讲些前辈们不常讲的东西。”
杨远哲知道,很多有入伍意愿的同学,其实也存在不少顾虑。
“担心自己的身体素质跟不上部队的严格训练?”——其实部队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是科学严谨的,那里没有人会要求你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领导和班长也会非常关心新兵的健康状况。一旦新兵在训练场受了伤,班长甚至比伤者本人还着急。
“担心自己因为表现不好或者犯错,遭到班长一顿拳脚教育?”——所谓慈不掌兵,军队制度的确十分严苛,但管理其实很人性化,明确规定了严禁打骂体罚,上级打下级以及打架斗殴都要受处分。现实中班长或者排长是很严厉,但他们更像负责的兄长,执行任务、进行训练时一丝不苟,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们又特别值得信赖:懂得多,做得好,靠得住。当然犯了错挨批评少不了,严重的可能还要受到处分和通报批评。
“担心到了部队用不了手机,生活索然无味?”——部队其实会根据每周的日程安排给大家发放手机,周末两天休息日全天可以使用手机,在过节时甚至还举行过王者荣耀联赛。部队的文娱活动非常丰富,每逢假期、节日都组织不同形式的团体活动,有的单位还配置了军营网吧、军营唱吧、文体活动馆等。
“担心部队的伙食不好?”——这点最不必担心,大小节日有聚餐,欢迎新战友、送别老兵、部队立功、军营生日等情况都会庆祝。
杨远哲创作的《忠魂卫国》系列海报之一
杨远哲为人民武警官方新媒体设计的IP形象——阿武与小景
“大家最关心的,也许还是入伍的决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吧!”思考之际,杨远哲的目光在书桌上扫视,其实自己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打上了部队生活的烙印。眼前显眼位置放着自己的本科毕业设计,为人民武警官方新媒体设计的IP形象——阿武与小景。这个设计已经在人民武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此外,还有他在军营时为江苏武警设计的标识Logo和系列新闻专栏,目前也仍在沿用。实际上,这些经历让杨远哲发现了军事文化在设计领域发展的空白点,一直指引他在这个方向不断钻研。当下,杨远哲对自己硕士阶段的中期答辩作品已然胸有成竹,而且还对部队题材的文创产品产生了很多创意和想象……再回头看时,入伍前那个沮丧迷茫的自己早已走远。
“我不想分享艰难和痛苦,那仅仅可以被称作‘历练’,我想让大家看到更生动的军营生活。两年,我不仅蜕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更找到了未来的方向。”在演讲提纲最后,杨远哲真诚落笔:“我坚信军营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文/《大学生》杂志记者 马春梅)
人物简介
杨远哲,北京林业大学2023级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服役于武警江苏总队盐城支队机动中队。服役期间,他发挥专业特长投身军营文化、现代化国防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因表现出色多次获得表彰、嘉奖,是其所在中队首名获立三等功的义务兵。退役后,他获评2024年北京市第七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成为北京市征兵宣传的形象代言人。
在部队中淬炼意志
在校园中砥砺成长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成为绿色校园中闪亮的榜样力量!!
微信名:bfu-1952-
北京林业大学
出品|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新闻|《大学生》杂志
来源|艺术设计学院
统筹|夏芸枫
审稿|卢振雷
排版|曹伊 校对|李佳阳
编辑|张薇
责编|欧阳汀
审核|刘广超
伯乐配资-伯乐配资官网-炒股配资门户推荐网-国投证券软件下载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